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乐鱼欢度元旦佳节 乐游山水重庆

乐鱼  2025年元旦假期即将到来,重庆市文旅系统策划推出100余场项元旦文旅主题活动,让市民和游客在欢度元旦的同时,更能尽情畅享文旅带来的乐趣。   全市各大景区景点结合“元旦”主题装扮一新,共推出文旅节庆活动60余场,涵盖非遗、音乐、国潮等多个方面,力求满足游客吃喝玩乐多元化需求。元旦期间,北碚金刀峡景区将举行2025元旦金刀峡新年环保徒步活动,武陵山国家森林公园举行第六届迎新春欢乐冰雪季,永川乐和乐都景区举行“元旦大熊猫一周年”活动,南川金佛山景区举行苗族舞蹈、人偶快闪、人偶互动等系列元旦活动,大足宝顶山景区开展“元旦新启,石刻焕彩”—— 大足石刻元旦主题活动,璧山区玉泉湖畔的梦界水世界举行第十六届中国西部动漫文化节,永川松溉古镇举行新年亮灯仪式,重庆欢乐谷景区举行跨年音乐季。   博物馆展出方面,全市各大博物馆结合自身特色,以庆祝元旦为契机,推出各类展览展陈、互动体验活动近30余项,让市民游客充分感受博物馆里过元旦的浓厚氛围。元旦当天,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将组织开展“元旦 嗨玩”系列活动;重庆自然博物馆开展2025年"灵蛇献瑞,喜迎元旦"主题活动;大渡口区博物馆开展“辞旧迎新庆元旦,博物馆里贺新年”元旦系列活动;沙坪坝博物馆举行“辞旧迎新 欢庆元旦”2025元旦节活动;卢作孚纪念馆开展“瑞剪迎春 剪蕴绘美”活动;巫山博物馆开展“寻宝巫山·博物馆探秘”亲子游活动。   元旦节前后,全市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共策划群众文化活动40余项。如渝北区美术馆的“妙笔翰墨庆元旦 文化传承迎新年”元旦名家馆藏书画作品展、北碚区文化馆的2024年第二十一届“金色童年”少儿迎新书画作品展、黔江区图书馆的丹函萃蕴展览、新华书店北碚老城店的“新华杯”迎新诗歌诵读会等群文活动都将在元旦当天进行。   演出市场方面,各大文艺场馆、演艺新空间在元旦期间聚焦演唱会、舞台剧、戏曲艺术、旅游演艺等特色演出,汇聚各类中外演艺资源,策划推出演艺活动30余场次。文旅驻场杂技秀《极限快乐2》、旅游驻场川剧演出《醉人的川剧》、非遗精品演艺《戏山城》等重庆驻演品牌在元旦当天上演。冰雪奇幻儿童剧《冰雪女王》、大型魔术亲子专场 《惊天魔幻秀》、沉浸式音乐儿童剧《木偶奇遇记》、沉浸式音乐儿童剧《小红帽》、龙梅子“都说”巡回演唱会重庆站等演出也将在元旦前后相继上演。锐意新生-2025跨年音乐会、俄罗斯克麦罗沃国立爱乐乐团·致敬施特劳斯-中外经典名曲新年交响音乐会也将在元旦前后在国泰艺术中心上演。  
02 2025-01

乐鱼澳门何东图书馆:世界遗产讲述中西文化荟萃故事

乐鱼  新华社澳门12月31日电(记者 孟佳)沿着澳门议事亭前地附近的小巷一路向上,喧嚣声逐渐被甩在身后,一栋黄色外墙、绿色窗棂的三层洋楼映入眼帘,这是澳门最大的公共图书馆——何东图书馆。   整幢建筑以明亮颜色粉刷,外立面的圆拱形窗洞排列整齐,呈现出浓厚的欧式风情;内部则别有洞天,二楼的“何东藏书楼”内陈设高雅,楹联、木椅、云石台板及四壁的古籍善本营造出中国古典书斋的氛围。   何东图书馆的前身是港澳知名企业家、慈善家何东的私人别墅,家人遵其遗嘱捐赠该房屋,用以建立收藏中文书籍的公共图书馆。   据介绍,仅“何东藏书楼”内就藏有约两万册珍贵图书,镇馆之宝《翁方纲纂四库提要稿》对四库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40多种汉语对外语以及外语对汉语的古本字典则体现出中西文化在这里的碰撞交融。   “这些珍贵藏书不仅反映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还展示了中西文化汇聚的特色。”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公共图书馆管理厅厅长邓美莲说。   澳门特区政府长期致力于对何东图书馆的保护和修缮。2005年,包含何东图书馆在内的澳门历史城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6年,新大楼的落成扩展了何东图书馆的现代化功能;2010年,镇馆之宝《翁方纲纂四库提要稿》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2019年,何东图书馆入选澳门不动产名录……   室内书香满屋,室外绿意盎然。参天古树与喷泉假山相映成趣,为这幢历史建筑覆上一层自然的外衣。漫步在静谧的庭院中,有一种置身世外桃源般的感受。这里不仅是读书学习的场所,也是不少市民放松心情的好去处。   “我们的最终目的是把空间还给市民来使用。”特区政府文化局局长梁惠敏说,特区政府一直在完善澳门老建筑的保护机制,朝着做广、做深两个方向开展工作。“我们不仅要修复它们的外表,还要深挖历史和文化,全方位保护世遗建筑。”   何东图书馆今年参与了一系列中西荟萃的文化项目,包括“永远的莎士比亚”展览让读者通过精选图书以及相关影音资料,一起进入莎士比亚的世界;“月识迷人”展览以约480部馆藏阐述中秋节的文化内涵,展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等。   此外,“节庆齐齐乐——亲子阅读工作坊”则以中外节日为主题,通过故事、互动游戏、手工制作等方式,帮助小朋友了解多元文化;与粤港澳公共图书馆界联手推出“传承与共融:大湾区文献存珍”展览,深化澳门与内地的文化交流……   “这些活动让澳门利用中西荟萃的文化优势,讲好澳门故事和中国故事,也让我们在国际文化交流中更加自信。”梁惠敏说。   从修缮保护到活化利用,从中西对话到深化合作,何东图书馆用一种开放包容的方式为老建筑注入新的生命力,也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桥梁。
02 2025-01

乐鱼同球共济 砥柱中流——习近平主席引领2024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述评

乐鱼  2024年,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形势风云激荡。   “作为世界主要大国领导人,我们应该不畏浮云遮望眼,秉持命运共同体意识,扛起历史责任,展现历史主动,推动历史进步。”   这一年,习近平主席以大党大国领袖的全球视野、宽广胸襟和天下情怀,推动国际社会携手应对各种共同挑战,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一)   2024年9月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是中国近年来举办的规模最大、外国领导人出席最多的主场外交。峰会前后的5天时间里,习近平主席同与会非洲领导人等嘉宾举行近50场双多边活动。   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附近拍摄的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标识(2024年9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一年来,元首外交“忙碌指数”不断刷新:既会老友,又交新朋;既进行战略沟通,又深化务实合作;既推动大国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又引领“全球南方”团结自强;既推进睦邻友好,又夯实多边协作……   在元首外交引领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不断拓展新空间、开辟新境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   这是登高望远运筹大国关系的远见卓识——   大国关系事关全球战略稳定,大国肩上都承担着特殊责任。大国之间和睦,才能世界和平;大国相互合作,才有全球发展。   一年来,习近平主席以大胸襟、大格局、大担当,同大国领导人保持密切沟通,促进大国关系总体稳定、均衡发展:   从北京到阿斯塔纳再到喀山,同俄罗斯总统普京年内三度会面,中俄两大邻国保持高度战略互信和全面战略协作;   同美国总统拜登在利马会晤,向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致贺电,在重要节点为中美关系发展提供战略指引;   中法建交岁满甲子之际,习近平主席再一次踏上法兰西土地。“中法作为两个有独立自主精神的大国,在历史长河的每一次相遇都能迸发出巨大能量,影响世界行进方向。”习近平主席一语道出推动中法关系发展的深远意义;   同德国总理朔尔茨漫步钓鱼台,同英国首相斯塔默实现中英领导人时隔6年再次会晤,同西班牙、意大利等国领导人深入开展战略沟通,促进中欧合作共赢;   同印度、日本等地区大国领导人会面,不断增信释疑,探索和睦相处之道……   从历史长周期把握世界大势,从全人类共同利益出发运筹大国关系,大国外交远谋而笃行。   这是携手并肩深化睦邻友好的坚定选择——   山水相连、唇齿相依。访邻国就像走亲戚,越走越近,越走越亲。   2024年8月23日,在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身着民族服饰的工作人员在第十九届哈萨克斯坦—中国商品展览会上欢迎观展民众。新华社发(奥斯帕诺夫摄)   打造中国哈萨克斯坦关系新的“黄金三十年”、发展中国塔吉克斯坦新时代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越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苏林就任总书记后首访就来到中国,中越命运共同体建设实现良好开局;印度尼西亚总统普拉博沃在当选和就职后两度首访中国,打造发展中大国关系典范;马来西亚、新加坡、柬埔寨等国领导人相继访华,中国同周边国家携手建设友好共生的亚洲家园……   在元首外交引领下,中国的“邻里关系”历久弥坚,再谱新篇。   这是同心同向推进团结合作的务实作为——   马尔代夫、安哥拉、密克罗尼西亚联邦、赤道几内亚、秘鲁、芬兰……长长的来访国家名单贯穿春夏秋冬、涵盖五洲四海。   走进中国各地,遍访大江南北,感受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不论距离远近、体量大小、发展水平,中国都给予同样热情友好的礼遇。   今年1月,瑙鲁作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同中国恢复外交关系的政治决断。两个月后,阿迪昂总统就应习近平主席邀请来华访问。瑙鲁,不仅重新回到支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国际大家庭,而且成为共建“一带一路”朋友圈的新成员。   谈得最多的是友谊和信任,形成最广泛的共识是合作与共赢。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的:“友好不分先后,只要开启,就会有光明前途。合作不论大小,只要真诚,就会有丰硕成果。”   数字,记录着2024年中国元首外交的高潮迭起、精彩纷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中阿合作论坛、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三大主场外交;欧洲之旅、中亚之旅、金砖之旅、拉美之旅四次重要出访;130多场外事会谈会见;近百封贺信复信贺电;以多种方式面向各国人民开展友好工作……   元首外交擘画领航,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大国外交图景跃然眼前。今日之中国,更具国际影响力、创新引领力、道义感召力的负责任大国形象愈发彰显。   (二)   “来北京之前,我到了云南、福建、浙江等地参观访问,亲眼见证了在您的领导下,中国消除贫困和发展取得的伟大奇迹和巨大成就。”   2024年8月20日下午,北京人民大会堂福建厅,斐济总理兰布卡向习近平主席分享他的访华感受。   30年前,兰布卡就曾作为总理访问中国。此次为期10天的中国之旅,这位太平洋岛国领导人走进中国城市和乡村,亲身感受中国现代化建设新成就、新飞跃。   现代化,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梦想。一代代接续奋斗,中国式现代化的壮美画卷愈发生机勃勃,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魅力日益彰显,吸引并激励着广大“全球南方”国家共同逐梦。   “中国式现代化不是中国独善其身的现代化。”习近平主席深刻指出,“中方愿同各国分享中国发展机遇,实现美美与共、相互成就,为实现和平发展、互利合作、共同繁荣的世界各国现代化而携手奋斗。”   ——开放包容,为各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合作共赢带来广阔机遇。   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0万列;秘鲁钱凯港向上海发出首批货物顺利抵达;印尼雅万高铁全线站点投入运营;中吉乌铁路项目启动……岁末,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喜讯频传。   第10万列中欧班列—X8083次中欧班列(重庆—杜伊斯堡)在重庆团结村站准备发车(2024年11月15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唐奕 摄   走过10多年的“一带一路”建设,给共建国家现代化建设注入愈发强劲的动力,给各国人民带来更加充实的获得感。   155个国家加入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大家庭,惠及世界的“幸福路”越走越宽广;中国扩大对最不发达国家单边开放受到普遍欢迎;进博会、链博会、服贸会、消博会等国际展会不断释放中国合作“磁吸力”;对38国实施单方面免签、54国实行过境免签,“中国游”风靡全球;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持续缩减,制度型开放含金量持续提升……   “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的中国,为各国共同逐梦现代化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举办场地——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外景(2024年11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翔 摄   面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逆流,中国高水平开放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12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四次“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勇于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鱼渔双授”,以治国理政经验交流拓宽通往发展繁荣之路。   “中国脱贫历程表明,本着滴水穿石、一张蓝图绘到底的韧性、恒心和奋斗精神,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弱鸟是可以先飞、高飞的。中国可以成功,其他发展中国家同样可以成功。”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里约热内卢峰会上,习近平主席的真挚讲话,赢得长时间热烈掌声。   在摆脱贫困、谋求富强的发展进程中,探索出一条超越西方经验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这是“勇敢者的创造”,是“文明形态的焕新”。   智利总统博里奇,专门随身携带西文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请习近平主席在扉页签名留念;   冈比亚总统巴罗表示,中国意味着希望和未来,唯有同中国深化合作,才有可能实现国家发展;   马来西亚最高元首易卜拉欣说,中国举世瞩目的伟大发展成就,为发展中国家树立了榜样……   “现代化道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一国都不能掉队”“中国不追求一枝独秀,更希望百花齐放”……在习近平主席引领下,携手各国实现现代化梦想,中国始终做实干家、行动派。   (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后,习近平主席首次出访,飞赴俄罗斯喀山,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六次会晤。   这是2024年10月20日拍摄的俄罗斯喀山克里姆林宫一景。新华社记者 丁海涛 摄   习近平主席同与会各方领导人两张具有历史意义的合影,从伏尔加河畔千年古城传向世界——   一张是首幅“大金砖全家福”,记录下金砖国家实现历史性扩员后首次聚首的难忘时刻;一张摄于“金砖+”领导人对话会前,金砖国家领导人和25位受邀嘉宾国领导人或代表,及6位国际组织负责人并肩而立,以“金砖之约”共促“全球南方”大团结、大合作。   从上海合作组织阿斯塔纳峰会,到金砖国家领导人喀山会晤,再到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人们注意到,一场场多边会议的合影中,东道主都不约而同邀请习近平主席站在“C位”。   这是对中国世界主要大国地位的敬重,更是对中国“全球南方”引领作用的认同。   “全球南方”大踏步走上历史舞台,是世界大变局的鲜明标志。世界局势变乱交织,国际形势波谲云诡,“全球南方”如何携手同行?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球南方’应当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携手共进,走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列。”6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上,习近平主席就“全球南方”团结合作作出重要指引。   从亚洲到非洲,从拉美到太平洋岛国……一年来,习近平主席在国内外交往最多的,仍然是广大“全球南方”国家的伙伴和朋友。   “新上海”轮抵达洋山港,这是自秘鲁钱凯港开港后首个“钱凯—上海”正式航次(2024年12月18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共同做维护和平的稳定力量、开放发展的中坚力量、全球治理的建设力量、文明互鉴的促进力量——习近平主席深刻阐明“全球南方”的历史使命,就以“全球南方”之力破解当今时代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信任赤字贡献中国方案。   无论是在双边场合还是在多边舞台,习近平主席时刻心系“全球南方”共同福祉,发出“全球南方”发展振兴的时代强音——   “中方愿同塞方在联合国等多边框架下加强协调配合,促进‘全球南方’国家团结合作”“将两国战略伙伴关系打造成中国同非洲以及‘全球南方’国家关系的典范”“同主要国际经济组织践行多边主义,促进国际合作,支持‘全球南方’国家发展”……   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上,宣布支持“全球南方”合作的八项举措;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宣布愿同阿方构建“五大合作格局”;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宣布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十大伙伴行动;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书面演讲中,呼吁不断提升“全球南方”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里约热内卢峰会上,宣布支持全球发展的八项行动;在联合国贸发会议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上,呼吁让广大发展中国家更好融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潮流……   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白俄罗斯、玻利维亚、古巴、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乌干达——年终岁尾,一份新公布的金砖伙伴国名单,吸引世界目光。“全球南方”联合自强再启新程。   时代的风浪越大,我们越要勇立潮头。   习近平主席的坚定宣示,引领“大金砖合作”乘风破浪:“以坚韧不拔之志、敢为人先之勇、识变应变之谋,把金砖打造成促进‘全球南方’团结合作的主要渠道、推动全球治理变革的先锋力量。”   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中国始终心系“全球南方”、扎根“全球南方”——这是面向世界的郑重宣示,这是胸怀天下的责任担当。   (四)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巴西利亚时间11月20日上午,巴西总统卢拉在总统官邸为习近平主席对巴西进行国事访问举行隆重欢迎仪式。巴西艺术家用中文动情演唱《我的祖国》。   访问期间,两国元首共同宣布,将中巴关系定位提升为携手构建更公正世界和更可持续星球的中巴命运共同体。   以“携手构建更公正世界和更可持续星球”为目标引领,这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拉美的新实践、在双边范畴的新拓展。   面对地缘冲突、单边行径、保护主义上升以及气候变化等重大挑战和危机频发,习近平主席以大国领袖的深沉世界眼光观照人类前途命运——   “中国将始终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同各国一道,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年来,同塞尔维亚启动构建新时代中塞命运共同体,实现命运共同体建设在欧洲的突破;共筑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表明中非28亿多人民风雨同舟的共同心愿;一个个区域性命运共同体建设相继展开,不断拓展和合共生的文明新境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日益成为各方共襄盛举的宏伟事业。   6月28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和平-命运共同体》乐曲庄严恢弘。   “面对和平还是战争、繁荣还是衰退、团结还是对抗的历史抉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内涵,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崇高目标不懈努力。”   习近平主席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坚定有力宣示,穿云破雾,指引方向。   积极为恢复热点地区和平安宁奔走——   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秉持客观公正立场,积极劝和促谈,同巴西联合发布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六点共识”,会同“全球南方”国家发起“和平之友”小组;在巴以问题上,推动联合国安理会通过首份加沙停火决议,促成巴勒斯坦各派别举行和解对话并签署《北京宣言》……   书写不同文明美美与共的动人篇章——   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中国提出的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决议;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十大伙伴行动,将“文明互鉴伙伴行动”摆在首位;在希腊雅典设立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推动古典文明在当今世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国·唐——一个多元开放的朝代(7至10世纪)”在法国展出,观众亲身感受中华文明深厚底蕴……   2024年11月18日,在位于法国巴黎的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一名观众参观“中国·唐——一个多元开放的朝代(7至10世纪)”展览。新华社记者 高静 摄   凝聚团结合作、守望相助的国际共识——   人类命运与共的理念多次写入联大决议和多边文件,网络安全、气候变化、卫生健康等各领域命运共同体目标陆续确立;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支持全球发展倡议,82个国家加入“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119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支持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为不同文明和合共生提供智慧滋养……   根植于亲仁善邻、讲信修睦、协和万邦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中国外交自信自立、坚持正义、扶弱扬善的精神风骨,体现中国共产党人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的世界情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刻回答“人类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推动国际关系从和平共处向命运与共的历史跨越,推动世界走向和平、安全、繁荣、进步的光明前景。   风云变幻志不移,沧海横流破浪行。   一年来,习近平主席多次同各国友人谈到“同球共济”:   “中国古人讲‘同舟共济’,现在国际社会则需要‘同球共济’”“各国不是乘坐在190多条小船上,而是乘坐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让‘同球共济’、团结协作、互利共赢成为时代主旋律”……   生动而深刻的话语,展现着天下一家、和衷共济的中国智慧,彰显着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大国胸怀。   宇宙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有一个家园。在习近平主席引领下,在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引下,秉持命运与共、同球共济精神的中国,为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注入磅礴力量,同世界各国一道谱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崭新篇章。   文字记者:杨依军、孙奕、冯歆然、邵艺博、刘杨   海报设计:卓越   统筹:金小茜、张惠慧、林革、戴天放、周咏缗、聂毅
02 2025-01

乐鱼2023年全国科普工作经费投入首次突破200亿元

乐鱼  新华社北京12月30日电(记者温竞华)科技部12月30日发布的2023年度全国科普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科普工作经费投入首次突破200亿元规模,筹集额达215.06亿元,比2022年增长12.60%。全国人均科普专项经费5.76元,比2022年增加0.46元。   统计数据表明,2023年全国各地区、各部门在夯实基础同时不断拓宽发展空间,推动科普工作向更高质量迈进。   科普人员队伍建设不断完善。2023年科普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在“小核心+大协作”模式下多点推进,形成以专职人员为核心、兼职人员为补充、志愿者为后备的人才蓄水池。全国科普专、兼职人员共计215.63万人,比2022年增长7.99%。其中,科普专职人员29.32万人,科普兼职人员186.31万人。注册科普志愿者804.53万人,比2022年增长17.16%。   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稳中求进。全国科技馆和科学技术类博物馆共计1779个,比2022年增加96个;展厅面积660.03万平方米,比2022年增加6.04%。其中,科技馆703个,科学技术类博物馆1076个。   公众参与各类科普活动积极踊跃。2023年全国组织线上线下科普(技)讲座130.54万次,吸引19.26亿人次参加;举办线上线下科普(技)专题展览10.75万次,共有5.14亿人次参观;举办线上线下科普(技)竞赛4.13万次,参加人次达5.66亿。   网络化科普表现抢眼,成为科普传媒矩阵中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重要阵地。2023年全国科普类网站建设2045个;科普类微信公众号建设9561个,关注数10.45亿个;科普类微博建设1513个,粉丝数2.86亿个。   全国科普统计工作由科技部相关司局负责,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具体承担。
02 2025-01

最新动态

乐鱼广告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专业从事会议策划、会议设备、灯光音响设备提供、演艺资源,展览搭建制作的综合性服务公司。 

服务热线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弘阳时代中心二期4栋1413
邮箱:
149465113@qq.com

官方手机站

官方手机站

微信业务咨询

微信业务咨询

Copyright ©  2024 leyu·乐鱼(中国)体育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蒙ICP备2023006665号-2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