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乐鱼意大利林戈托:百年工业遗址的华丽转身

乐鱼  新华社意大利都灵12月20日电 题:意大利林戈托:百年工业遗址的华丽转身   新华社记者任耀庭   在意大利北部工业城市都灵坐落着一座著名建筑——林戈托,这里曾是菲亚特汽车的生产基地,也是百年前欧洲最大的汽车工厂。20世纪80年代,菲亚特关闭林戈托汽车工厂,经过系列改造,林戈托如今已成为一座多功能综合体,不仅有美术馆、会展中心、酒店,人们还可以在过去的“试车跑道”上漫步并远眺阿尔卑斯山脉……林戈托展现了如何再利用工业遗址,为城市发展不断注入新活力。   菲亚特林戈托汽车工厂建成于20世纪20年代。由两座平行的五层建筑组成,为U形结构,整个建筑群长1000米,宽300多米,高28米。五层建筑的每一层都承担汽车生产的某一阶段任务,成品车会被送至屋顶的测试跑道试车。这种设计在当时极具创新性,展示了都灵作为意大利核心工业区的辉煌。   林戈托汽车工厂运行近60年间,共有约80款车型在这里诞生,对菲亚特的企业发展和都灵巩固其作为国家工业中心的地位起到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工业转型的推进,菲亚特于20世纪80年代关闭了林戈托工厂,将生产线移至更高效的现代化厂区。造车工厂关闭标志着都灵向后工业时代过渡的开始,同时也意味着林戈托面临被遗弃的风险。   掌管菲亚特的阿涅利家族决定不让这座具有象征意义的建筑荒废。1985年,他们邀请知名建筑师伦佐·皮亚诺参与设计,将林戈托改造为一个集商业中心、会展中心、大学校区和美术馆等多功能于一身的综合体,项目于1994年建设完成,成为意大利工业遗址再利用的里程碑。   林戈托工厂的主要车间被改造成购物中心、会议和展览场地,为城市的商业活动提供新空间;另有两家酒店入驻,为前来参观的人群提供便利;2002年,都灵理工大学的汽车工程系也入驻这里……林戈托的功能更加多样化。   顶楼的改造最令人称奇,这里有一家收藏了阿涅利家族私人艺术品的艺术馆,楼顶原有周长1.5公里的试车跑道得到了保护利用。每人只要支付两欧元,即可登上原来的工业禁区,在楼顶车道漫步,远眺壮美的阿尔卑斯山脉,俯瞰都灵市区全景……   跑道边覆盖有6000多平米植被,种植着4万多株植物。近年来,还有十几位艺术家的雕塑作品陆续在楼顶展示……原来的试车跑道俨然“进化”成豪华的空中花园。   菲亚特品牌首席执行官奥利维耶·弗朗索瓦表示,将这个名为“跑道500”的空中花园建在一座20世纪初修建的工厂屋顶上,对菲亚特具有非常重要的象征意义。一个百年前曾代表着工业污染的地方,以及一个当时不对外开放的测试跑道,如今变成了一座对所有人开放的花园。   除了象征意义,改造后的林戈托也为当地经济注入活力,吸引大量游客和商业活动。近三年来,林戈托每年接待超过150万游客和商旅人士。自1992年来,意大利规模最大的书展——都灵书展每年在工厂大楼旁边的林戈托会展中心举办,每年可吸引多达20万人参加。   都灵理工大学建筑与设计系教授米凯莱·博尼诺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除了经济效益,林戈托为都灵带来的文化意义也不容忽视,它保留并展示了菲亚特乃至整个都灵的工业历史和文化遗产,能够激发游览者对城市工业遗产保护的兴趣。   博尼诺说,工业遗址再利用在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有建筑的再利用比新建建筑更环保,不仅可以减少资源消耗,还能降低城市扩张对土地的压力。”   他说,从废弃工厂到商业文化综合体,林戈托的蜕变不仅代表建筑物的重生,也象征着城市转型的成功。通过合理的设计规划,这座建筑找到了新的功能定位,成为都灵乃至全欧洲工业遗址改造的成功典范。
27 2024-12

乐鱼新华走笔丨邂逅雾山明月

乐鱼  10月初从香港去阿德莱德采访中国队与澳大利亚队的世界杯预选赛,采访之余去当地的南澳美术馆观看了一个日本艺术展,知道了两位通过日本艺术品介绍中国文化的人:拉塞尔·凯尔迪和沈越秀。   艺术展的主题为“雾山明月”,展品以书画为主,也有书籍、丝绸、牙雕和瓷器,大都是19世纪到20世纪初的作品。那个时代的日本艺术,仍然带着深深的中国烙印,不用说是西方人,哪怕是中国人,如果不仔细观看,也很难分辨出哪些作品是来自中国还是日本。   南澳美术馆展示的一副日本画作的落款,有“仿清人笔意”的字样。均为王子江摄   随机问了几个参观的澳大利亚人,大家的普遍反应是:“中国还是日本?不知道。”   两位美术馆的工作人员也连连摇头,其中一位说:“我感觉日本人写字的顺序是从上到下,中国人是从左到右。”   不过,工作人员非常热情地告诉我,他们可以帮忙联系一下策展人拉塞尔·凯尔迪,他是研究东方艺术的专家。只是用对讲机联系了很久,也没有找到凯尔迪,最后无奈地摇头:“他今天可能不在馆里。”   凯尔迪为“雾山明月”写了一段介绍,里面多次提到中国文化对于日本艺术的影响,一句核心的话是:“从宋朝时期发展起来的文人文化传播到了整个东亚地区,这种文化的核心是诗歌、书法和绘画,在日本被称为‘三绝’。”   展品的英文说明简单易懂,大部分的说明中,也同样提到日本传统上受到的中国影响。一件制作于1910年的丝质礼服上的刺绣非常精美,说明中透露,这件奢华的长袍是一位日本演员穿过的,上面的刺绣图案展示了一个古老的中国主题“渔村夕照”,几个世纪以来,它一直是东亚艺术家和诗人们喜欢描写的题材,它背后有一个更宏大的主题——潇湘八景。   南澳美术馆展示的书法屏风,为日本幕府末期著名书法家市河米庵(1779—1858)的作品。   展厅里规格最大,也最引人瞩目的,是一件有12扇之多的书法屏风,它出自日本幕府末期著名书法家市河米庵之手,米庵的父亲是以儒学和汉诗而声名远播的市河宽斋,他本人因为喜欢米芾而改名米庵。屏风有6个主题:松风、梅月、竹雨、茶烟、琴韵、书声。每个主题后是两句七言诗,除了苏东坡和杨万里等知名诗人的作品外,还有耶律铸和谢应芳等并不为普通中国人熟悉的元代文人的诗句,可见书法家对中国文化的研究之深。   美术馆内为屏风内容制作的中英文解说词。   美术馆对诗句内容进行了翻译,不少参观者在屏风前合影,尽管从交谈中得知,他们并不懂汉字。   采访的行程紧张,回到香港后,“雾山明月”展一直如雾如月般萦绕在心头。于是在网上搜索南澳美术馆里关于东方艺术的内容,果然,美术馆两个讲座的录音吸引了我,一个主题是“中国文人画对日本江户时代艺术家的影响”,另外一个是“汉字的力量”,两个讲座的主讲人都是沈越秀。讲座都是以英文进行的,沈越秀也是后来我通过搜索联系到她本人才知道的中文名字。   我仔细听了两个讲座的内容,知道有人在海外默默地做着介绍中国文化的事情,内心多了一种莫名的感动。沈越秀在讲座中,以市河米庵的书法屏风为例,谈了诗书画的魅力,她还仔细讲解了每句诗歌的含义,讲座最后,一位观众说:“请你能否用中文把所有的诗歌读一下?”   沈越秀于是用普通话朗诵了这些诗句:图书跌宕乐年老,灯火青萤诵夜深;乍觉夜倾千丈雨,不知风度满山松;星飞白石童放火,烟出青林鹤上天……隔着电脑,仿佛能看到观众不解但又投入的神情。   凯尔迪也参加了讲座,并对观众谈了自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他说,中文曾是日本和东亚很多国家通用的语言,市河米庵书写这幅作品时,已经年过古稀,人们可能不认识这些汉字,但你能够通过干枯的笔墨、厚重的笔画感受到其中的能量。他还说:“书法与油画不同,它是一次性的机会,一旦写错,就无法更改,因此只有掌握了书写技巧的大师才能写好。”   听完讲座,我内心更是难以平静,我决定联系两个人,向他们了解一些关于海外中国文化的问题。这个时代找到一个人并不难,我很快就通过社交媒体找到了沈越秀,她与凯尔迪商量后,表示非常愿意接受采访。我把问题通过邮件发给他们,几天后,我收到了详细的答复,这些答复同样令人感动。   凯尔迪说,中国艺术和文化的影响力是全球公认的,当然中国也接受了来自其他地区文化的影响。尽管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吸收了很多西方的文化元素,但儒家思想仍然深深植根于当代日本文化中。其实许多西方艺术家,也受到了传统水墨画以及其中的东方哲学思想的影响。   “中国和日本的艺术家积极追求笔墨之路,同时以新的方式打造绘画模式。但无论如何,书法艺术将保持永恒的生命力。”   中国艺术品散布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里,不可否认很多都背负着民族屈辱的经历,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讲,他们也发挥着弘扬中国文化的作用,更让旅居海外的华人有机会近距离追寻文化之根。像南澳艺术馆能够深入挖掘中国文化,更是难能可贵。   凯尔迪出生在美国,后来曾在日本学习,娶了一位日本妻子。沈越秀来自福建,在澳大利亚学习后留在了阿德莱德。我现在仍然会想起“雾山明月”的展览,于是更感激两位从未谋面的朋友。(王子江)
27 2024-12

乐鱼国道之行 海阔天空丨飞翔的“达芬奇”

乐鱼  编者按:   这是中国最长的沿海公路,北起辽宁丹东,南至广西东兴,南北纵横近20个纬度,串联起十个省份,全长近7000公里。   这是见证经济奇迹的公路,沿线自贸试验区林立,GDP总量排名前四的省份齐聚,更囊括跻身全球前列的世界级湾区……   这是自带“诗和远方”属性的公路,从一望无际的壮阔海景,到宁静惬意的渔舟唱晚,从蔚蓝天空下涌动的金色麦浪,到白鹤飞过的万顷碧波……   这就是228国道!它不仅是一条经济发展之路,更是对外开放之路、科技创新之路、文化传承之路、生态保护之路、乡村振兴之路……   从辽宁丹东到广西东兴,这条国道承载着无数的故事与梦想,见证着中国的发展与腾飞。从9月3日起,我们沿着228国道的轨迹,记录祖国的壮美风光,讲述新时代的中国故事。   在深圳大芬村,陈剑华以画家的身份广为人知。然而,他的人生故事远不止于画布与颜料之间。   12月13日,在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大芬油画村的工作室,陈剑华在为自己制造的飞机安装零件。   12月13日,在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大芬油画村的工作室里,陈剑华在画画。   大芬油画村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布吉街道大芬社区,是全国最大的商品油画生产、交易基地之一,有着“中国油画第一村”之称。目前村内共有大小画廊及门店1200余家,村内聚集油画从业人员约8000人。   2001年,自小习画的陈剑华来到深圳从事绘画行业,2008年开始扎根大芬村,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进行油画创作。   陈剑华制造的飞机完工并吊装下楼,准备送至大芬美术馆广场展示(资料照片)。新华社发(受访者供图)   陈剑华制造的第一架飞机“艺翔号”在测试场“首飞”(资料照片)。新华社发(受访者供图)   在绘画领域渐有成就的陈剑华自小就有个关于天空的梦想。“小时候自己扎过一架飞机,虽然外壳都是纸糊的,但是放飞的时候飞了好远,也让我种下了飞行梦。”2010年,陈剑华接触到模拟飞行,逐渐掌握了飞行的基础理论和技能,随着学习更深入,他幼时的飞行梦又回来了,从航模起步,他有了个大胆的想法——造飞机。   12月13日,在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大芬油画村的工作室,陈剑华在绘制飞机图纸。   12月13日,在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大芬油画村的工作室,陈剑华在为自己制造的飞机安装零件。   在大芬村的工作室,他搭建起工作间,开始了造飞机之旅。从学习CAD制图到寻找合适材料搭建飞机骨架,从发动机调试到亲手设计飞机外观,他常常在工作间里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2021年5月,他的第一架飞机“艺翔号”诞生。“艺和翔代表着我在画笔与机翼间的逐梦人生。”陈剑华说。   12月13日,在深圳市龙岗区大芬油画村太阳山艺术中心,陈剑华(左)与同行交流。   12月13日,在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大芬油画村的工作室,陈剑华在电脑上绘制飞机图纸。   在好友的帮助下,陈剑华将飞机从工作室搬到测试场。坐进驾驶舱,加油、推杆、拉升……经过一段滑行,飞机的轮子逐渐离开地面,并开始贴地飞行。“虽然只飞了很短的距离,但飞起来那一刻心里真的无比激动,我成功了!”陈剑华说。   12月13日,在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大芬油画村的工作室,陈剑华在为自己制造的飞机安装零件。   陈剑华制造的飞机即将完工(资料照片)。新华社发(受访者供图)   今天,陈剑华依然以绘画为主业,将造飞机当做兴趣爱好,还接到了订单,为企业定制一台农用水陆两栖飞机。一边是画室,一边是“机库”,这样的“硬核”跨界虽然有些不可思议,但陈剑华觉得,500多年前,达芬奇在手稿中描绘出了飞行器的概念,启发了人类的飞行梦,今天他也可以一直坚持飞行的梦想,永不停歇。   12月13日,陈剑华在深圳市龙岗区大芬油画村一家装裱相框店铺里选画框。     记者:江宏景、邵泽东、毛思倩
27 2024-12

乐鱼周末到东北丨创意上新,文化味“圈粉”年轻人

乐鱼  新华社沈阳12月23日电(记者武江民、于也童、洪可润)22日一早,距离开馆还有半个小时,辽宁省博物馆外已排起长龙。随着近日《洛神赋图》《萧翼赚兰亭图》等国宝级珍品在此展出,许多外地游客趁着周末专程来“打卡”。   在博物馆一楼的文创商店,不少游客一边忙着集章盖戳,一边挑选自己喜爱的文创产品。从北京赶来的周游拿着刚刚上新的“洛神赋图”冰箱贴直呼精美。“原本是和朋友来沈阳滑雪,没想到被辽博文创‘圈粉’了。”周游说。   记者近日采访发现,随着冬季旅游热潮来临,东北不少博物馆、景区的文创产品走红,供不应求。这些文创产品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又具实用性,带动了旅游消费。   辽宁省博物馆“簪花”系列手作饰品。新华社记者 于也童 摄   作为拥有多件国宝的新中国第一座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近年来靠文创“圈粉”众多年轻人。无论是玉猪龙、簪花仕女造型的雪糕和冰箱贴,还是精致绚丽的干花手捻,众多产品一经面世就受到热捧。   游客在位于沈阳的辽宁省博物馆观看《国宝辽宁·瑞鹤篇》快闪表演。新华社记者 李钢 摄   辽博文创团队成立还不到两年,通过与多位手工艺人、非遗传承人合作,创新设计理念,让文创产品既保留文物特色,又具有现代审美,让游客能“把辽博带回家”,近距离感受文化之美。   辽博文创受热捧,是东北文化产业发展的缩影。近年来,东北各地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通过举办创意大赛、扶持创意工作室、打造文创产业园等,让各类创意持续“上新”。   今年11月,沈阳在地铁站里开起了美术馆和文创店。本地潮流艺术家开办了以《东北是家》为主题的画展,游客和市民可以在一幅幅画作中了解这座城市的风土人情。   文创店里,与东北文化相关的冰箱贴、明信片、抱枕、帆布包等各类物品应有尽有,东北“食玩系列”产品也备受瞩目,冻秋梨、铁锅炖、锅包肉、酸菜炖血肠等美食元素被巧妙地融入文创产品中,游客可“一站式”购物,买到尽兴。   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除了购买冰雪元素的胸针、冰箱贴,游客还可以戴上VR头盔,“穿越”到冰河宇宙,在与科技的互动中感受冰雪魅力。   新潮亮眼的创意点亮了传统文化,激发了新的活力。当前沈阳市规模以上文化创意设计服务企业超过90家,营业收入突破10亿元。   沈阳博文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负责人安怡文说,公司与沈阳博物馆合作已推出近百个品种的文创产品。在社交平台上,“祥龙搓澡巾”更成为网友热捧的东北限定文创产品。   德氏冷饮和沈阳故宫联名推出的“文创雪糕”。新华社记者 武江民 摄   在沈阳故宫、中国工业博物馆等地,游客还可以买一根文创雪糕与景点合影“打卡”。沈阳德氏冷饮食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文创雪糕不仅在各大景区热卖,在线上也实现了3分钟破万单的销售量。   “95后”姑娘林莲稚毕业后回沈阳做起了插画师,她创作的“东北云洗浴”“带你逛沈阳”系列插画在网上走红,吸引粉丝超百万。今年秋天,林莲稚在沈阳红梅文创园办起了实体店。“我希望用我的创意,让更多年轻人了解这片土地上的人和事,传播东北文化。”她说。
24 2024-12

最新动态

乐鱼广告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专业从事会议策划、会议设备、灯光音响设备提供、演艺资源,展览搭建制作的综合性服务公司。 

服务热线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弘阳时代中心二期4栋1413
邮箱:
149465113@qq.com

官方手机站

官方手机站

微信业务咨询

微信业务咨询

Copyright ©  2024 leyu·乐鱼(中国)体育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蒙ICP备2023006665号-2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