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乐鱼搭建元宇宙空间 创造阅读新场景

乐鱼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有一座特别的图书馆——北京城市图书馆。这里不仅有起伏的“知识山丘”,有宽敞明亮的“森林书苑”,还有未来感十足的“元宇宙体验馆”。多种功能的集合让这里成为了集知识传播、城市智库、学习共享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综合体,吸引读者前来“打卡”。   不久前,北京城市图书馆“元宇宙体验馆”项目入选了2024年北京市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应用场景十佳案例。元宇宙体验馆这一创新应用场景提供了哪些独特体验?应用了哪些技术?科技日报记者日前前往北京城市图书馆一探究竟。   元宇宙体验馆位于北京城市图书馆一层西北角,蓝色是这里的主色调。走进馆内,涌动的“波涛”萦绕其间,炫酷大屏上的数字人正默默“注视”着来来往往的参观者,科技感十足。元宇宙体验馆创制团队创意总监、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教授费俊介绍,元宇宙体验馆是一个线上、线下融合的阅读场景,这个场景代表了设计团队对未来的阅读和知识分享的想象。   “元宇宙体验馆设计理念的核心在于,通过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手段,对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中存在的单一性和互动性不足等问题进行革新,创造一个沉浸式、多维度、互动性强的阅读场景。同时,我们重视用户体验的个性化和场景的沉浸感,通过深度学习和大数据分析,实现内容的智能推荐和个性化服务。”费俊说。   为实现这一目标,项目团队将元宇宙概念与图书馆的传统功能相结合,形成思之域、阅次元、言之境、化之身和数据海五大功能区。   “思之域”是公共元宇宙板块,读者可以通过一块大屏幕,以“第三视角”漫游整个图书馆。“我们基于北京城市图书馆的空间特色,重新构建了公共元宇宙场景,读者的数字人形象可进入‘少年儿童馆’‘古籍文献馆’‘艺术文献馆’与‘非遗文献馆(地方文献馆)’四个主题场景,并与场景进行互动。”费俊介绍。   “阅次元”是个人元宇宙板块,通过操作系统,读者可以根据提供的道具,搭建自己心目中的书房。“这一场景结合了虚拟现实技术,为读者提供视觉、听觉和触觉的多感官交互体验。用户仿佛置身于一个平行宇宙之中,享受沉浸式阅读。”费俊说。   “你可以讲个童话故事吗?”“当然可以,我来讲个小蚂蚁和大松果的故事吧。”这是数字人图图和一位观众的对话。“言之境”是公共数字人板块,在这里,读者可以与鲁迅、儿童、未来人三个角色进行语音对话。记者了解到,儿童角色图图精读了大部分童话书,擅长解答童话方面的问题。费俊介绍:“‘言之境’板块搭载了大语言模型。人工智能为数字人赋予了‘灵魂’,让读者拥有更加自然和富有情感的对话体验。”   “化之身”是用户数字人板块。在这一场景中,用户可以创建自己的数字人,并登录公共元宇宙进行互动。该板块通过面部表情和动作的细节捕捉,让用户实现高度个性化的交互体验。“数据海”板块则通过数据可视化技术,将馆藏资源以直观、艺术化的方式呈现,形成可视化的资源数据图像。   记者了解到,自北京城市图书馆开馆以来,“元宇宙体验馆”已接待超200万人次的访问。这一创新应用场景的火爆,体现了人们对高质量文化体验的期待,也是科技赋能文旅融合发展的优秀案例。   当前,各类科技手段在文旅产业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提升游客的体验,还能促进文化的传播和创新。“元宇宙阅读场景实现了线上虚拟空间与线下实体空间的无缝融合,为用户提供全新的文化体验方式。我相信,‘元宇宙体验馆’不仅可以应用于图书馆领域,未来还可以拓展到其他文化旅游领域。”费俊说,只有找到合适的应用场景,科技与文旅的融合才能有“1+1>2”的作用。   “在未来,数字技术将如同一位魔术师,为文旅场景带来无限的可能性。”费俊说,“无论是在古老的遗迹中,通过增强现实技术让历史重现,还是在现代的艺术展览中,通过交互式体验让艺术作品与观众对话,数字技术都将赋予文旅场景新的生命。我们期待着在数字技术的赋能下,能够创造出更多触动人心的文旅场景。”(记者 吴叶凡)
18 2025-01

乐鱼“会展经济”新观察丨节能低碳,看会展经济“绿色范”

乐鱼  新华社天津1月11日电(记者郭方达)行走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中,能切身感受到其独特魅力。作为中国北方面积最大的会展综合体,其所采用的百余项绿色“黑科技”,就是会展业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写照。   9日,第二十届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在此处开幕,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的六百余名会展业人士围绕多个主题,共商世界会展业的发展趋势,绿色低碳成为关键词之一。   国际展览与项目协会主席查克·格鲁扎德表示,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会展业企业都通过加大可再生材料使用、进行碳中和场馆运营等方式不断使自身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可持续发展已经是各行各业的主流期望。”   1月9日,参会者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调试同传设备。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会展行业具有典型的“一业带百业”特性,在节能低碳领域的“乘数效应”不可忽视。国际展览业协会首席执行官柯世祺表示,全球会展业创造的年生产总值超过2000亿美元,并提供340万个岗位,广泛辐射工业、旅游业、服务业等多个领域。   柯世祺说,以中国等国家为代表,目前全世界会展业都在致力于实现零碳排放。“包括成立可持续发展工作组、设立可持续奖项、设立全球会展标准等具体手段。”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会展业的绿色低碳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和行业标准。越来越多重点展会积极倡导践行绿色办展理念,将绿色低碳作为醒目的标签。第136届广交会在100%绿色布展基础上,探索创建零碳广交会,首次实现碳中和目标;第二届链博会制定了“绿色搭建、绿色运营、绿色餐饮、绿色物流、绿色推广”联动方案,入选《中国绿色展览发展报告(2024)》优秀案例……   国家会展中心(天津)一景。新华社发   国家会展中心(天津)展览二部副总经理宋明春表示,作为本次论坛的具体载体,国家会展中心(天津)突出绿色、智慧、创新的特点,整体100%采用装配式钢结构,运用了太阳能光伏发电板、地源热泵等百余项低碳、节能、环保技术,整体能耗较传统会展项目减少8%,整体碳排放总量比其他建筑减少25%以上。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命题。天津市贸促会会长唐小文表示,会展业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其绿色发展的理念逐渐向更多领域渗透,通过搭建更多会展领域的国际化平台,能够进一步汇聚全球领域的资源和能量。   “中国产品的展示逻辑、展示方式、展示理念的不断创新和领先,已经得到各国工商界的高度肯定,强调绿色低碳等中国叙事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林舜杰说。   统筹:曹建礼、邵香云   记者:郭方达   海报:蔺子贤(实习)   参与采写:刘睿君(实习)
18 2025-01

乐鱼香港故宫文博馆今年将推出七大新展览

乐鱼  新华社香港1月13日电(黄茜恬)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13日宣布,2025年将推出4个新特别展览和3个新专题展览,主题涵盖故宫博物院珍藏、世界古代文明,以及该馆最新馆藏,并将在北京举办首个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藏巡回展览。   据介绍,今年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将共同呈献3个新的专题展览和特别展览,展现承载着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故宫文化魅力。   作为香港“艺术三月2025”的重点节目之一,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将呈献特别展览“流动的盛宴——中国饮食文化”,通过展出逾110件珍贵文物,带领观众领略中国古人的饮食文化和生活面貌。   专题展览方面,该馆将推出“香港赛马会呈献系列:修明武备——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军事文物”展览,通过展出约190件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宫廷军事文物,增进观众对清代军事文化的认识。   11月,该馆还将推出特展,展出近250件来自埃及国家博物馆、卢克索博物馆等7间重要埃及博物馆的珍贵藏品,以及开罗附近萨卡拉大型墓地的最新重要考古发现。   此外,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还将于11月在故宫博物院举办首个巡回展览,展示该馆的梦蝶轩藏古代金器。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长吴志华表示,一连串精彩的展览体现该馆致力展示中国艺术和文化的丰富性与优秀传统,同时促进与全球文明对话的愿景。踏入新一年,该馆会进一步与全球重要文化机构合作,策划世界级展览,借助香港作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独特优势,增强与全球的联系,促进中外艺术文化的精彩交流。   据介绍,自2022年7月开幕以来,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已举办超过20场专题及特别展览,展示故宫博物院、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以及世界各地其他重要文化机构的珍品,吸引近300万人次参观。
18 2025-01

乐鱼入境旅游市场持续繁荣 外国人在沪解锁文旅新体验

乐鱼  新华网上海1月7日电(记者陈爱平)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数据显示,2024年上海接待入境游客超过600万人次,稳步打造中国入境旅游“第一站”,也见证着中外民众在你来我往中相知相近。   2025年伊始,沪上文旅市场呈现活力四射、持续繁荣的景象,入境游客与上海市民共同开启上海新年旅游市场“开门红”,解锁文旅新体验。   更方便的“China Travel”   随着中国不断优化免签政策、提升入境效率、完善移动支付,绝大多数景点实行免预约,“China Travel”吸引力持续提升。在沪上景区和街区,“打飞的”来短期旅行的国际游客明显增多。   2024年12月31日晚,斯洛伐克游客在“上海新春第一游”体验非遗拓印。新华社记者 陈爱平 摄   “2024年11月起,中国面向斯洛伐克游客推出入境免签政策,这为我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斯洛伐克游客马里安和卡特琳娜选择在上海跨年。他们期待来华已久,免签政策成为加快安排行程的“催化剂”。   近日来沪的日本高松游客久保正笃也向记者介绍,早前当地人办理中国签证需至少提前一个半月准备,如今则是“说走就走”,人们周末游、短途游很方便。   携程集团数据显示,2024年12月31日至2025年1月1日,我国入境游整体订单同比翻倍,其中来自韩国、日本的入境游订单分别同比增长215%和145%。上海是入境游客最偏爱的跨年目的地之一。   位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的上海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向游客提供多语种文旅资讯活页和手册。新华社记者 陈爱平 摄   韩国游客李世英在海外社交媒体上输入“Shanghai Travel”便收到了无数条“必去清单”,她采纳网友建议去了外滩、上海迪士尼度假区以及武康路街区。李世英说:“哪怕只会一点点英文和中文,在上海都可以玩得很自在。地铁、移动支付和外卖,都很方便。酒店和景区的工作人员以及上海市民也很友好,给了我很大帮助。”   在线下,各部门也携手打通信息“最后一公里”。位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的外籍人员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从支付、文旅、通信、交通等方面为外籍人员提供便利化服务。与之相距不远的上海旅游咨询服务中心,中文、英文、韩文、日文等多语种指南手册持续更新,将最新的文旅资讯提供给刚入境的旅游者。   更丰富的文化体验   中国旅游研究院入境游客满意度专项调查显示,超六成受访者将体验中国文化作为来华旅行的主要目的,美食、保健、购物等也是来华游客的主要体验内容。   马里安和卡特琳娜告诉记者,上海城市景观美不胜收,而文化体验魅力还要大于观光。他们在跨年之夜来到上海市徐汇区龙华地区撞钟祈福、品尝热气腾腾的龙华素面、体验非遗拓印制作等——这些传统节庆活动日益为欧美游客关注——他们大赞此行“超乎想象”。   2025年1月1日,人们在豫园商城的凝晖路赏灯。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泰国游客阿琳近日专程带着女儿“打卡”位于临港新片区的上海天文馆(上海科技馆分馆)。和她同行的泰国游客们也都为场馆内珍贵的陨石藏品、互动性强的展项惊叹,“我们学到了许多宇宙知识,也直观感受到中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成就。”   春秋旅游副总经理周卫红认为,不仅是传统旅游观光景区,博物馆、科技馆、艺术和复古市场以及那些能体现上海乃至中国高速发展的资源都将迎来更多游客。   与游客“双向奔赴”的是,上海文旅资源供给持续丰富。“上海国际中转旅客半日游”项目自2024年上半年启动以来,已接待超过4000名外国游客,超九成游客给出了“非常满意”评价。多用途预付费卡“Shanghai Pass”推出,其支持的文旅场景日益增多。上海旅游节、世界一级方程式赛车锦标赛(F1)中国大奖赛等文体旅商展活动,吸引游客纷至沓来。上海全新升级的一日游、两日游乃至六日游线路及产品,精准满足不同客群需求。   2024年9月20日,2024年第35届上海旅游节的重磅文博活动——“何以敦煌”敦煌艺术大展在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启幕。新华社记者 陈浩明 摄   上海还与多地开展合作,联袂呈现中华传统文化。自2024年9月20日至2025年1月3日举办的“何以敦煌”敦煌艺术大展吸引海内外游客达30万人次,实现文创收入突破千万元。挪威网球运动员卡斯珀·鲁德此前来沪参赛之余观展,感叹“这里的展品仿佛将时光倒流,带我们‘穿越’中国的历史长河。”   据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介绍,自2025年元旦至春节期间,上海有百余项非遗体验活动将拉开帷幕,遍布16个区,预计各类文化活动会进一步丰富,满足中外游客不同文化“味蕾”。   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一座好的旅游城市,首先经得住本地市民日常的审视。”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分析,此轮“China Travel”中,入境游客呈现旅行方式散客化、目的地小众化、体验内容生活化等特点。游客眼里的风景,与本地居民的真实生活状态密不可分。   2024年12月15日,导游(左一)带领新加坡游客(左二)逛上海的菜市场。新华社记者 陈爱平 摄   在上海市中心的乌中市集,整齐码放的鲜果鲜肉摊位、饭香四溢的小吃店,让新加坡游客李远丰一家沉浸在温馨的“烟火气”中,他们还用现金支付方式购买了一袋金桔。得知上海许多菜市场都是如此干净整洁,李远丰说,“在这里买菜心情一定不会差。”   徐家汇书院的少儿区装饰色彩明快,孩子们围着放满书的矮柜席地而坐、愉快阅读。少儿区外的过道上,拖着行李箱的国内外游客轻轻经过,用手机、相机留下图书馆精妙的建筑设计和斑驳光影,跟随志愿者了解上海徐家汇区域的“前世今生”。   打造100个儿童友好城市阅读新空间、新增30座城市公园24小时开放、新建改建60座口袋公园、完成100个公交站台适老化改造、新增30个社区长者食堂、升级改造80家标准化菜市场……这些既是2024年上海市为民办实事项目,也从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海内外游客的“City Walk”选择、提升他们探索城市便利度。外国人“邂逅”本地百姓生活,看到一座“孩子能有好的教育,老人能有好的养老服务,年轻人能有更多发展机会”的朝气蓬勃的城市。   迎接新年,华东理工大学留学生劳拉·施密特—格拉泽与约40名留学生同学参与了“上海新年第一游”的文艺演出,她为此非常兴奋,“这座城市把文化保护得很好,大家都可以参与体验!我那些在德国的朋友们,听了也非常感兴趣。”   “上海正在从‘主客共享’变为‘主客共创’。”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楼嘉军分析,“大文旅”让中国的本地居民与外来游客互动、互存、互惠。
18 2025-01

最新动态

乐鱼广告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专业从事会议策划、会议设备、灯光音响设备提供、演艺资源,展览搭建制作的综合性服务公司。 

服务热线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弘阳时代中心二期4栋1413
邮箱:
149465113@qq.com

官方手机站

官方手机站

微信业务咨询

微信业务咨询

Copyright ©  2024 leyu·乐鱼(中国)体育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蒙ICP备2023006665号-2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