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乐鱼第三届链博会将于7月在北京举办

乐鱼  新华社北京2月6日电(记者潘洁)记者6日从中国贸促会了解到,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将于今年7月16日至20日在北京举办,展览总面积12万平方米,设置先进制造链、清洁能源链、智能汽车链、数字科技链、健康生活链、绿色农业链等6大链条和供应链服务展区。截至目前,已有近200家企业签约参展。   作为全球首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链博会是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2023年以来,链博会已成功举办两届,成为展览展示特色鲜明、活动亮点纷呈、合作成果丰硕的全球经贸盛会,为建设更加安全稳定、开放包容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作出积极贡献。
08 2025-02

乐鱼文化中国行|文化焕光彩 出游人次再创新高——文化和旅游部公布2025年春节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情况

乐鱼  2月5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春节假期最新数据:春节假期8天,全国国内出游5.01亿人次,同比增长5.9%;国内出游总花费6770.02亿元,同比增长7.0%。全国出游人次和总花费再创新高!   当前,过旅游年、过文化年已经成为新的年俗。蛇年春节是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放假调休增至8天,群众出游热情更高,文化旅游等消费需求集中释放。各地丰富节日文旅供给,推出惠民演出、非遗体验、文博展览等系列活动,文旅市场人气足、消费旺,新春文旅热折射出我国经济的蓬勃活力。   ■中国年味全球享 中外游客“双向奔赴”   记者2月5日从国家移民管理局获悉,今年春节假期全国边检机关共计保障1436.6万人次中外人员出入境,较去年春节同期增长6.3%。其中,内地居民出入境767.1万人次,较去年春节同期增长5%;港澳台居民573.7万人次,较去年春节同期增长5.6%;外国人95.8万人次,较去年春节同期增长22.9%。   多家旅游平台2月4日发布最新盘点,2025年春节8天假期,我国国内游、入境游、出境游三大市场出游人次和人均消费明显增长。   中国旅游研究院专项调查显示,超六成受访者将体验中国文化作为来华旅行的主要目的。春节,正是体验中国文化的绝佳时机。   拼图:(上图)1月28日,在首都国际机场,四名韩国游客利用免签政策来中国旅游,他们向记者展示着护照上的入境章。(下图)1月29日,两位来自西班牙的游客在北京地坛庙会游览。   春秋旅游副总经理周卫红介绍,这场中外游客的“双向奔赴”中,来华外国游客对文化和生活体验非常热衷,从博物馆到菜市场,处处有外国友人的身影;在出境游市场中,国际邮轮产品和自由行订单大幅增长,这体现了中国游客更关注休闲的度假方式。   同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张明阳则观察到,我国中小城市居民出境旅游订单增速很快,同时越来越多入境游客开始往中国中小城市“驻足”。   ■出行游玩选择多 各地游客“双向奔赴”   如今,旅游过大年已成新年俗,出行游玩的选择也更加多元,群众在欢度新春佳节的同时畅享文旅乐趣。   携程平台上,春节假期跨省游订单占比达62%,游客出行半径进一步扩大。飞猪平台的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国内游人均消费同比去年假期增长近10%,人均住宿时长也有增长。同程旅行的数据显示,返乡的人们带动部分县城的中高端酒店预订热度较平日增长超四成。   乘着亚冬会东风,冰雪旅游在这个春节热度更高。多家旅游平台的数据显示,春节假期黑龙江、吉林、新疆、北京、河北等多地冰雪旅游和冰雪运动热度持续攀升。上海、重庆等南方城市冰雪消费也开始火热。   拼图:(上图)1月30日,游客在哈尔滨中央大街上游玩、拍照。(下图)2月3日,游客在江苏省淮安市马头镇的古运河滑雪场滑雪(无人机照片)。   春节期间,京津冀三地以“瓣瓣同心京津冀,欢欢喜喜过大年”为主题,联合推出六大板块系列活动,文旅消费持续火热。“京津冀三地已互为重要的热门客源地。”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陈冰说,“未来,我们要持续推进跨行政区域文旅资源整合利用,合力建设京津冀旅游示范区。”   ■非遗展演互动多 传统与现代“双向奔赴”   春节假期中,中华传统文化体验的氛围更加浓。以文博游、“非遗+旅游”等为代表的文旅融合实践走深走实,激活消费潜力。   携程发布的《2025年春节旅游总结报告》显示,体验地方年俗、关注非遗活动成为今年春节的一大看点。飞猪平台数据显示,含非遗项目体验和含民俗表演的旅游消费人次同比分别增长了40%和36%。同程旅行数据显示,假期历史文化类景区和博物馆类景区旅游热度同比增长超过50%。   抖音5日发布的《2025年春节消费数据报告》显示,除夕至正月初六,该平台非遗相关团购商品订单量同比增长139%,购买非遗团购商品的用户数同比增长122%。   拼图:(上图)2月2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天长宋古城,民俗艺人为游客表演井陉拉花。(下图)2月3日,游客在山东省乐陵市影视城观看舞龙表演。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分析,2025年我国旅游经济将取得更高质量的发展,传统热点城市旅游经济在全年和主要节假日继续保持高位运行,更多县域中心城镇也将迎来旅游市场扩容和产业发展新机遇。中国将在全球旅游发展体系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综合新华社记者报道   编导:于跃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08 2025-02

乐鱼新华财经丨文化年味浓助力新春消费热

乐鱼  新华社北京2月3日电(记者丁雅雯、李唐宁、吴慧珺)逛博物馆、体验地方民俗活动、尝试非遗手工艺制作……今年春节假期,旅游消费十分火爆,“文化味”越来越浓厚。   业内人士指出,春节假期“文化游”热度空前高涨,彰显了游客对探寻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预计2025年全年,旅游消费将呈现持续向上发展态势。   春节假期“文化游”持续升温   “大年初一我们来到广东湛江,刚好赶上当地的新春祈福活动。看舞龙、品小吃,年味一下子拉满了。”来自北京的王女士说。   美团旅行发布的数据显示,自2025年1月1日起,“春节旅游”整体搜索量同比上涨328%,其中“非遗”相关搜索量同比增长174%,尤其是“非遗体验”和“非遗手工”的搜索量分别增长了168%和321%,大同、扬州、泉州、景德镇等城市的机票预订单量均翻倍增长。   在敦煌沙洲夜市,记者看到,来自全国多地的游客跟着民间手艺人研磨矿物质颜料,绘就《鹿王本生图》《伎乐图》等莫高窟“同款”壁画。   “去大理学扎染、到凤翔学木版年画、去自贡看花灯、去河南听豫剧……越来越多年轻人踏上旅途,深度体验传承千年的非遗年俗。”美团相关负责人表示,近期,平台上“火壶表演”“白族扎染技艺”“瓦猫制作”“甲马木刻版画”等搜索量大幅飙升。   “‘春节’申遗成功,激发了人们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情与关注。今年春节,文化旅游热度空前高涨,民俗文化、非遗手工技艺等体验活动展现出了极高的人气。”途牛旅游网副总裁齐春光说。此外,文博场馆也延续了高热度,故宫博物院、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南京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等成为游客争相打卡的热门景点。   品尝美食也是“文化游”的重要环节之一。美团旅行的数据显示,2025年1月1日以来,“非遗菜”搜索量同比上涨604%。在“鼎膳·匠宴”苏州高铁新城店,每一个包厢都融入了不同的中式文化元素。据餐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几年,非遗特色菜品被越来越多消费者关注。   2025年旅游消费或呈持续向上发展态势   业内人士指出,今年春节,“年味游”成为新趋势,民俗文化、非遗手工技艺等体验活动展现出极高人气,凸显了游客对探寻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预计2025年旅游消费将保持持续向上发展态势。   春节期间,多地推出了市集、演出、展览、非遗体验等主题文化活动,丰富游客的节日体验。如,四川省自贡市推出了200余场特色文旅活动,包括非遗展演、年货集市和民俗体验等;安徽省阜阳市举办“梦回宋朝 璀璨西湖”首届迎春灯会,并推出双清湾夜游、八里河景区“颍上·行”实景演艺等十大沉浸式演艺新场景,以及跨年巡街晚会、非遗灯火秀、雪地音乐节等活动。   图为游客在四川省自贡市中华彩灯大世界拍摄彩灯。新华社记者 唐文豪 摄   “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申遗成功进一步增加了我们的文化自信;此外,不少地方推出的一系列文化活动,推动了春节年味的回归和文旅消费的增长。”星图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说。   付一夫表示,展望2025年,预计旅游消费将保持高景气度,并呈现出文化游、冰雪游继续升温,入境游消费持续增长,品质化需求日益增长等趋势。   齐春光指出,今年春节文化游热度空前高涨,彰显了广大游客对探寻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与热情。近几年,游客对于高质量出游体验的需求仍在不断升级,越来越多的游客更希望通过“沉浸式体验”,深入探索目的地的历史文化与风土人情,预计2025年旅游业将保持持续向上发展态势。   “浓厚的节日氛围,不仅为文旅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表示,不少城市借助春节这一关键时期,通过社交媒体平台,推广本地民俗文化和地域特色,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城市的“能见度”和地域影响力,还促进了本地文化的发展。
06 2025-02

乐鱼新春走基层丨“文博游”新年掀热潮

乐鱼  新华社天津2月4日电(记者 宋瑞)春节期间,“乙巳华章——蛇年生肖文物与艺术精品展”在天津博物馆对公众开放。   《白蛇传》故事成为沉浸式场景、天津博物馆藏“旧版新制杨柳青年画白蛇传”实现数字化动态呈现、多媒体蛇年明信片在游客互动中定制、清代白玉蛇兽等“蛇”元素文物展现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多重意象……蛇年品蛇,自有新趣。   “这里有独属于新年的文化滋养!”天津游客李先生感慨道,“过年不仅仅是走亲访友、吃喝玩乐,来博物馆过春节已经成为越来越多老百姓的新风尚。大家相聚博物馆,是出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历史的热爱。”   1月31日,天津博物馆的“耀世奇珍——馆藏精品陈列”展厅里,专家为观众讲展览。新华社发(受访者供图)   春节期间,天津博物馆推出系列展览活动,让观众在欣赏文物之美的同时,体验浓厚的春节文化氛围。此外,鎏金双人盘舞铜扣饰等400件/套珍贵文物,带领观众穿越千年,见证秦汉帝国的恢弘气势;明清画境中,岁时节俗、物质生产、娱乐生活等百态尽显,勾勒出古代社会的烟火人间……   “春节期间,来天津博物馆的游客日均2万人次,超过往年。”天津博物馆馆长姚旸说,“我们希望通过精彩纷呈的文物展览和文化活动,传承中华文脉,凝聚文化力量。”   “仅大年初五当日,全市监测的29家博物场馆迎来近10万名游客,其中外地游客占比高达75%,彰显了过年‘文博游’的火热。”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处长闫凤旭说。   2月2日,游客在天津戏剧博物馆(广东会馆)看京剧。新华社发(受访者供图)   天津戏剧博物馆(广东会馆)里响起婉转悠扬的京腔京韵,融合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的沉浸式互动戏剧在这里上演;李叔同故居纪念馆、梁启超纪念馆、曹禺故居纪念馆的“联动集章”活动,吸引不少观众感受名人故居的风情;天津自然博物馆的“福蛇贺岁—生肖展特别活动”和“两爬星球—蛇年特别活动”,让游客了解了大自然中蛇类的生活习性和生态价值;在天津博物馆,非遗点翠发簪、非遗螺钿胸针、蛇年大吉木板拓印、香薰蜡片制作等多项非遗主题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体验……   蛇年春节期间,天津文博场馆策划推出150余项专题展览和活动,用展览、研学、体验、演艺、快闪、非遗、市集等多种形式,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营造欢乐祥和的春节氛围。   1月30日,天津博物馆举办“博物馆里过大年之品读《殷墟书契》书写巳蛇福卡”活动。新华社发(受访者供图)   京津冀三地博物馆还深度联动,共同推出文创产品线上线下联展,让三地文化瑰宝汇聚一堂。正在天津博物馆举办的“紫禁遗珍——京津冀宫廷文物精品展”,展出了来自天津博物馆、首都博物馆、河北博物院的160件文物精品,让观众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宫廷制度与礼仪文化,领略宫廷艺术工巧艺绝的非凡魅力。   闫凤旭说,今年春节期间,京津冀三地文物部门推出“京津冀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活动,充分挖掘传统节日特色,促进文博资源联动,共享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共计推出展览及文化活动约540项,丰富三地人民群众的春节文化生活,让游客感受红红火火的中国年。
06 2025-02

最新动态

乐鱼广告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专业从事会议策划、会议设备、灯光音响设备提供、演艺资源,展览搭建制作的综合性服务公司。 

服务热线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弘阳时代中心二期4栋1413
邮箱:
149465113@qq.com

官方手机站

官方手机站

微信业务咨询

微信业务咨询

Copyright ©  2024 leyu·乐鱼(中国)体育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蒙ICP备2023006665号-2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