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乐鱼文化中国行丨从“天下明德”展识故宫珍宝

乐鱼  正在澳门艺术博物馆展出的“天下明德——故宫博物院重华宫主题展”深受澳门居民喜爱,展览展出约130件(套)故宫博物院珍藏展品。   展览以“富贵天然”“齐室齐家”“盛世文治”和“政通人和”四个单元展出。   展览从去年11月底开始,将一直持续到今年3月2日。   作者:郭雨祺 梁建华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27 2025-02

乐鱼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

乐鱼  初秋早上,北京市东城区景山街道一处四合院里欢声笑语。   循声而入,里面有排戏剧的、练古琴的、做旗袍的,还有文化市集。“胡同摄影家”郭春光举着单反相机,定格下美好时光。   “美后肆时”四合院,因坐落于美术馆后街40号而得名。2020年9月,这里改造一新,开门迎客,每年提供千余场优质公共文化活动。如今,这里既是景山街道市民文化中心,也是众多游客的“打卡”地。   一家街道文化中心,为何备受群众青睐?   两进式四合院青砖灰瓦,京味十足。演播厅里,景山街道隆福寺社区居民宋玉良的小提琴演奏悦耳动听,“专业场地、专业设备,还有专业老师指导。这样的高品质文化空间,高质量文化服务,我们喜欢!”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曾是许多老城居民的共同诉求。几年前,地铁8号线盾构工程用地腾退后,东城区在这里新建“美后肆时”四合院。5400多平方米、上下四层,演播厅、美体馆等21处文化活动空间错落分布。常来练琴的宋玉良说:“过去,社区活动空间有限,大家争抢‘地盘’。现在呢,各得其所,各得其乐!”   建好设施,还要做优服务。去年11月,国家大剧院百场公益演出活动走进“美后肆时”,艺术家带来的交响乐演奏,让年过七旬的郭春光至今回味:“没想到,坐在四合院,就能欣赏到这么高水平的表演。”   居民的获得感,得益于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不断优化。政府搭台,21处文化活动空间交由社会力量统一运营,推动专业的人办专业的事;这几年,运营方陆续与100多家机构团体、700多名文化讲师建立合作,东城区相关部门、景山街道帮着运营方联系对接,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演艺资源。   天刚擦黑,四合院里的夜校开讲了。京剧班、绘画班、调香班……专业授课,小班教学,价格优惠,深受群众欢迎。   有上夜校的,也有来夜读的。“美后肆时”还是东城区图书馆、东城区文化馆景山街道分馆,不只提供借阅服务,还能在区内通借通还。“以前,我们上班族下班,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也关门了。现在,这边晚上也开放,一家人抬脚就到。”景山街道钟鼓社区居民刘赛男说。   迄今,“美后肆时”实现总进馆78万人次,开展公益类文化活动4700余场。东城区已高质量建成运营街道市民文化中心17个,社区综合文化活动室160余个。   “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写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我们将不断创新打造群众身边的‘文化会客厅’,把各类优质公共文化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东城区委书记孙新军表示。(记者 潘俊强)
27 2025-02

乐鱼唐代壁画系列特展在台开启终章展

乐鱼  2月25日,观众在欣赏唐代壁画高清数字打印图像。新华社记者 刘斐 摄   新华社台北2月25日电(记者刘斐、杨晓静)2025“盛世壁藏——唐代壁画文化特展”25日在位于台中的东海大学开幕,带领观众穿越千年体验盛唐气象。   该特展是“盛世壁藏”系列唐代壁画展在台展出的终章,精选来自陕西多个历史考古单位的40多幅壁画,以高清数字打印图像的方式展出,分为“梦想之都”“锦瑟年华”“欢歌笑语”“逐梦青云”“青年力量”五个单元,直观呈现唐代古人生活、娱乐、运动、休闲等场景。   2月25日,陕西历史博物馆社教部馆员黄姣(左一)在向观众讲解。新华社记者 刘斐 摄   据介绍,该系列特展2020年在台展出的首部曲介绍了唐代盛世辉煌,2022年展出的第二部曲描绘了唐人节庆与日常,2024年开展的第三部曲特以“青春年华”全新视角切入,让观众领略唐代壁画中青春男女的生活。系列展览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陕西省文物交流协会、台湾中华翰维文化推广协会等主办。   台湾中华翰维文化推广协会理事长陈春霖表示,盛世大唐的“大”不只是疆域广、城市大、人口众,还在于其大度包容的胸怀、兼济天下的气魄、开放多元的心态。希望通过系列展览将文化艺术之美、文物修复保护理念传递给观众。   2月25日,观众在参观特展。新华社记者 刘斐 摄   东海大学校长张国恩表示,依据中华文化里“事死如事生”的理念,展出的墓葬壁画都是历史的记录,再现了唐代古人的生活样貌。特展通过古代的壁画图像叠加现代的呈现方式,可以让人从另一个角度观照中华文化。   本场展览新增《出行仪仗图》《舞女图》等精彩壁画图像。其中,《出行仪仗图》展现了唐人华丽出行的场景,画中彩轿、骏马、人物皆巧扮盛装,盛世风貌令人赞叹;《舞女图》中,画家以流畅的线条、绚丽的色彩描绘一位舞者充满青春气息的曼妙舞姿,富有感染力与共鸣感。展场还特别设置汉服穿戴、壁画临摹、曲水流觞游戏等多项互动活动。   2月25日,观众在参观特展。新华社记者 刘斐 摄   展览开幕当日,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鉴定研究部主任权敏还通过一场讲座,讲解唐墓壁画的发现、制作材料和工艺、保护等知识,带领听众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唐代壁画凝结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璀璨文化,反映着一个时代绘画的精华,是中国古代壁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礼仪色彩和艺术价值。”   位于台中的该特展将持续至3月22日,之后还将前往新北、新竹展出。
27 2025-02

乐鱼藏在面灯面塑里的乡愁

乐鱼  新华社济南2月11日电 题:藏在面灯面塑里的乡愁   新华社记者丛佳鑫   把面团捏成灯台的形状,插上灯芯,上锅蒸熟后倒入食用油点燃,待食用油烧尽后食用……近日,记者来到山东枣庄滕州市,与枣庄面塑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梁军一起制作面灯面塑。   “今天我们用的材料是小麦粉,做出来的面灯是白色的,叫作‘银灯’。如果用玉米面,做出来黄色的面灯,就叫‘金灯’。还有用荞麦面做的‘铁灯’。”梁军说,面灯面塑历史悠久、传播地域广泛、种类繁多,他教记者制作的是代表月份的面灯面塑。只见梁军将面团捏成灯台的形状,又在边缘捏出小角,有几个角就代表几月。如果有闰月,就要多做一个对应月份的面灯。塑形完成后,梁军在面灯中央插入灯芯,把面灯放入蒸锅。   梁军正在给面灯塑形。新华社记者丛佳鑫 摄   面灯很快蒸熟,随后,梁军在面灯中倒入食用油点燃。“以前老人们一边拿着面灯在孩童眼前来回晃几下,一边念叨‘小孩小孩照照眼儿,三年不害眼儿’,希望孩子不患眼疾、不近视。”   待油燃尽后咬下一口,被火烤过的部分焦香酥脆。“这是嘴馋的小孩经常做的事,正宗的吃法是把面灯切成薄片,像面叶一样煮着吃,或者放点蒜苗炒着吃。”梁军笑着说。   梁军的母亲曾是一位做面塑的高手,常有乡亲拿着面团来到他家让帮忙制作面塑。长大后的梁军将这门老手艺继承下来,并一直在尝试创新。他大胆将新的材料和现代设计理念融入其中:在材料中融入轻黏土、现代防腐材料和综合装饰材料,让作品更轻盈坚固;利用铁丝、木棍等为作品制作“骨架”,打破了传统面塑的大小限制;在人物造型方面,他借鉴了动漫插画的设计和上色风格,让人物姿态更多变、表情更灵动。   在张汪镇杨楼村古薛文化展馆,梁军以童年时在奶奶家过春节的记忆为原型创作的作品《除夕农家院》,诉说着一代人的回忆:除夕的农家小院里,大雪压弯了树枝;屋里墙上的话匣子播放着新闻,大粮缸里粮食满满当当,屋檐下挂满腊肉和咸鱼;大人们在厨房里忙着包饺子,小孩在雪地里追逐打闹,放着鞭炮;门口贴着新春联,浆糊还没干,大红灯笼在寒风中晃动……   图为梁军的面塑场景作品《除夕农家院》局部,现陈列于滕州市张汪镇杨楼村古薛文化展馆。新华社记者丛佳鑫 摄   “‘翻新’传统面塑,最重要的是让它保留乡愁记忆和传统文化的内核。”梁军一直在研究传统艺术作品,从中汲取创作灵感。他的面塑作品《明清时期南北大官道实景图》,借鉴《南巡纪道图》《清明上河图》设计制作城市风光、街市店铺、桥梁河道、车马船只、人物形象等,借鉴《千里江山图》的青绿山水设色,把四季景象融入到整个画面。同时,他采用了传统国画的散点式构图和平面、立体相结合的表达方法,一步一景,层次丰富,生动地描绘了明清南北大官道的繁荣景象。   图为梁军的作品《明清时期南北大官道实景图》局部,利用面塑生动呈现了明清南北大官道的繁荣景象。(受访者供图)   梁军说,他想让更多的人看到面塑的“新面貌”。不久前在滕州市美术馆举办的“非遗进展馆”活动中,梁军一边指导孩子们制作面塑,一边讲述自己和面塑的故事。家长张昊德惊喜地说:“这门老手艺不仅珍藏着历史和文化,还能和现代审美巧妙融合。我想和孩子一起继续学习面塑,用面塑留住美好的回忆。”
27 2025-02

最新动态

乐鱼广告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专业从事会议策划、会议设备、灯光音响设备提供、演艺资源,展览搭建制作的综合性服务公司。 

服务热线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弘阳时代中心二期4栋1413
邮箱:
149465113@qq.com

官方手机站

官方手机站

微信业务咨询

微信业务咨询

Copyright ©  2024 leyu·乐鱼(中国)体育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蒙ICP备2023006665号-2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南京